杨裕生,男,汉族,1932年10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1] 1949年至1952年杨裕生本科就读于
浙江大学化学系;1952年至1957年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分析教研室讲师;1957年至1958年研究生就读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958年至1960年进修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1961年至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7年至1990年任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主任;1990年任防化研究院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杨裕生从事高能密度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研究开发。
[3]
中文名杨裕生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省如皋县出生日期1932年10月5日职 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7年,杨裕生考入市立吴淞中学,作为插班生,从高二开始就读。
[4] 1949年09月至1952年09月,杨裕生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
1952年09月至1957年03月,杨裕生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分析教研室讲师(高校)。
1957年03月至1958年12月,杨裕生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958年12月至1960年12月,杨裕生进修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
1961年01月至1963年03月,杨裕生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63年03月至1981年06月,杨裕生历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
1965年起,杨裕生受命在新疆筹建放射化学实验室。
1981年07月至1986年12月,杨裕生历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87年01月至1990年09月,杨裕生任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主任。
1990年09月,杨裕生任防化研究院研究员。
2007年,杨裕生受聘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1]
科研成就
创建了中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指导研究成功。主持完成20多次核试验的取样分析任务,提供大量测试结果成为验证和改进这些武器设计的直接依据。“地下试验弹外活化确定中子弹中子剂量的放化法”和“裂变燃耗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分别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96年发起“中国士兵系统”及其电源的研究,创建了“军用化学电源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等新型电源,参与推动中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增程技术的发展。
[2] 1963年,杨裕生开创了放射化学分析。1980年后从事锕系和镧系元素的配位化学和新分离方法等基础性研究,创建了中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指导研究成功
[1] 。截至2010年3月主持完成20多次核试验的取样分析任务,提供大量测试结果成为验证和改进这些武器设计的直接依据。
杨裕生创建了中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指导研究成功。
杨裕生长期兼任国防科委核试验放化分析测试技术专业组组长,大力推动武器理论设计同测试工作的密切合作,共同开拓新的测试项目;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样品分析比对和绝对测量比对,交流测试技术,推动核参数的测定和编评。
1978年,杨裕生发起利用核试验的间隙开展基础性研究,并直接领导稀土和镅锔化学研究。
1984年,杨裕生对“硬软酸碱”规则中“三价锕系镧系同是硬酸”的说法公开提出了他的补充见解,认为“三价锕系离子是比镧系离子软一些的硬酸”,1990年又引用新的科研成果,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再次加以论述。
1996年,杨裕生发起“中国士兵系统”及其电源的研究,创建了“军用化学电源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等新型电源,参与推动中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增程技术的发展。
1998年起,杨裕生从事高能密度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研究开发,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化学电源实验室。
2007年,杨裕生在中国首次开发出300Wh/kg的高能锂硫二次电池。
杨裕生赞成做好用好现有电池,研制安全高能材料。主张研制比能量更高的锂离子电池,包括高比容量负极硅和金属氧化物材料,正极三元和富锂锰基材料,但要耐心、细致地解决安全问题
[5] 。其中,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最重要,要充分用好安全性高的现有电池,用锂离子电池做好增程式电动汽车,慎用锂离子电池做高级纯电动车,铅酸电池适合作为微型、低速、短程汽车动力电源,不要冤枉铅酸电池,明确企业责任,改革补贴政策。
杨裕生做好用好现有电池研制安全高能材料 截至2019年7月,杨裕生主要著有《简述发展大规模蓄电的液流蓄电池》《微晶炭的制备及其结构分析》《活性炭-锰氧化物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研究》《液流电池蓄电技术的进展与前景》等期刊论文。
论文
杨裕生. 补贴退坡+积分制[J]. 经营者, 2017(2):306-309.
杨裕生. 关于新能源车企如何应对产业新政的几点建议[J]. 汽车纵横, 2017(12):56-57.
杨裕生. 应限定百公里消耗多少电[J].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6(5):224-224.
杨裕生. 没有下文的“以奖代补”[J].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6(10):230-231.
杨裕生. 政策的制定不能搞平衡[J]. 经营者, 2016(10):229-229.
杨裕生. "十三五"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必须改革[J]. 电器工业, 2015(5).
杨裕生. 要全面理解汽车电池的污染问题[J]. 创新科技, 2014(11):6-6.
[6]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所获荣誉 |
—— | 测定铀钚分威力的产额差异法 | 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 | 氢弹锂燃耗的测定方法 |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 | 确定地下试验中子弹中子剂量的放化法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 | 地下试验弹外活化确定中子弹中子剂量的放化法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1978年 | 氢弹空爆核试验锂装料的燃耗测定 | 全国科学大会奖三等奖 |
1984年 | 裂变燃耗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1985年 | 利用铀同位素的核诊断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85年 | 核烟云的无人取样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87年 | 产额差异法测定铀钚分当量 |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1989年 | 地下试验弹外活化确定中子剂量的防化法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参考资料: |
人才培养
杨裕生已培养博士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 作者 | 学位授予单位 | 学位年度 |
电化学电容器用碳纳米管阵列及其复合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 张浩 | 防化研究院 | 2010年 |
电化学电容器钒基化合物负极材料的研究 | 高兆辉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2013年 |
网络结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苗力孝 | 北京理工大学 | 2014年 |
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用SiO/C与Si/C负极材料改性研究 | 滕鑫 | 北京理工大学 | 2015年 |
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硫-锂离子电池体系中的应用 | 史璐 |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 2016年 |
多孔炭在铅炭电池负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王乐莹 | 北京科技大学 | 2017年 |
高压LiCoPO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改善研究 | 王跃 | 北京科技大学 | 2018年 |
高比能铅酸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 | 张淑凯 | 北京科技大学 | 2019年 |
参考资料: [7-8] |
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 所获荣誉 |
1995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9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19年 | “2018·科技盛典”科技人物 |
参考资料: [9] |
单位名称(学术组织刊物) | 职务 |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 | 兼职委员 |
中国化学会 | 理事 |
中国核学会 | 理事 |
防化研究院 | 研究员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研究员 |
电化学专业委员会 | 荣誉委员 |
至玥腾风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特聘首席专家 |
参考资料: [3] [10-11] |
杨裕生的祖父在如皋县柴湾镇上经营的蚊香、酿酒等作坊和商店被日寇烧光,家道陡然中落。其父亲在宁波随纺织厂内迁四川,断绝了音信;学杂膳宿费用都得靠母亲做手工活来解决。
[4] 杨裕生早年在新疆从事核放射分析工作二十七年半,创建了中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为验证和改进中国核武器的设计提供了直接的重要依据。为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成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2-13] 。
(西北理工大学、如皋发布 评) 杨裕生积极为国家电动汽车及清洁能源相关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为推动北京市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
[14] 。
(新华网 评)